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
|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
|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
|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
| 南方 |
北方 |
|||
| 朝代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
| 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 |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
| C.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 | D.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 年份 |
1969 |
1970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1976 |
1977 |
1978 |
| 建交国家 |
49 |
54 |
69 |
87 |
88 |
95 |
103 |
107 |
110 |
112 |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定 |
|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
|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
|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
20世纪30、40年代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息息相关,对下表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时间 |
1931年11月 |
1935年11月 |
1936年6月 |
1937年1月 |
1947年春 |
1949年3月 |
| 驻地 |
江西瑞金 |
陕北瓦窑堡 |
陕西保安 |
陕西延安 |
河北西柏坡 |
北平 |
A. 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B.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合作—对峙的历程
C.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见证了中共从建立、发展壮大、到完成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