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
D.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A.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 |
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
C.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
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m=900,n=100 | B.m=800,n=200 |
C.m=600,n=400 | D.m=400,n=600 |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
B.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
C.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 |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 B.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 D.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