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生物膜中能实现不同类型的能量转换的是
A.线粒体外膜 | B.叶绿体外膜 | C.叶绿体内膜 | D.叶绿体囊状结构膜 |
关于叶肉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含3H的胸腺嘧啶进行标记![]() |
B.前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后者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 |
C.前者的能发生质壁分离,后者可观察到染色体 |
D.衰老时两者都细胞核增大,细胞膜上的![]() |
下列是两类不同植物叶片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在CO2浓度较低时,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乙是C4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含四碳的有机酸→三![]() |
B.甲是C3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
C.甲是C4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含四碳的有机酸→三碳化合物 |
D.乙是C3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四碳化合物 |
科学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下列有关生化反应的过程.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32P标记尿嘧啶,一段时间后在植物叶肉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物质,含放射性物质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
B.有光条件下,14C标记CO2进入细胞后,首先在叶绿体基质发生反应,在该结构中含14C的系列产物有14C3、五碳化合物,该结构产生的含l4C的产物全部在线粒体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C.用18O标记的水分子在适宜光照下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的水、O2、CO2可检测到 |
D.用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豚鼠的胰腺细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时,含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细胞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然后经细胞膜分泌出细胞外。 |
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下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进入细胞不一定需要能量 |
B.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
C.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参与并消耗能量 |
D.甲运出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多数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遗传物质也相应改变 |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
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