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nuc—1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nuc—1基因被称为细胞“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
B.若能激活细胞死亡基因则可特异性地杀死癌细胞 |
C.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死亡的具体表现 |
D.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受阻是细胞死亡的具体表现 |
恒温条件下,测得某密闭容器中苹果细胞呼吸强度(用CO2的释放量来表示)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温度下,苹果只进行无氧呼吸时释放的CO2比只进行有氧呼吸时多 |
B.氧气浓度为6%时,苹果只进行有氧呼吸 |
C.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
D.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CO2的释放量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
高温淀粉酶在应用前,需要对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右图中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活性相对最高酶所占的百分比。曲线②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而得到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明,当温度为80℃时,该酶活性最高 |
B.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
C.曲线②上35℃数据点是在60~70℃时测得的 |
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迅速下降 |
下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
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
A.Na+ | B.K+ | C.胰岛素 | D.CO2 |
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其原因是酶的催化反应具有( )
A.高效性 | B.多样性 | C.专一性 | D.稳定性 |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出N mol的CO2,人体在正常代谢状况下消耗同等数量的葡
萄糖,产生的CO2的数量为( )
A.3N mol | B.6N mol | C.1/12 N mol | D.2N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