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节选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
生产、生活资料 |
耕地(亩) |
牛(头) |
猪(头) |
犁(张) |
水车(架) |
房屋(间) |
数量 |
6.98 |
0.32 |
0.58 |
0.62 |
0.16 |
3.91 |
——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单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
材料四:2009年2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哪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它们体现的经营模式有何共同之处?经济性质有何
不同?
(4)依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何新发展?为什么会有新发
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
日本 |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
印度 |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
阿拉伯 |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
土耳其 |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
伊朗 |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
(1)“某朝”是指什么朝代?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2)历史往往充满矛盾和悖论。请以该朝的历史为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
国别 |
公司 |
船只(艘) |
吨位 |
1875 |
中国 |
招商局 |
4 |
5860 |
1887 |
英国 |
太谷、怡和 |
7 |
13922 |
1898 |
日本 |
大阪 |
4 |
6581 |
1899 |
德国 |
瑞记、美最时 |
5 |
5743 |
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出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维新运动,在湖南成功,在北京失败。在湖南所以成功,因陈宝箴、黄公度(黄遵宪)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凡所措施,有条不紊,成效卓著,反对者虽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杀。在北京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梁启超)等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及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以驻日本钦差大臣之职予以公度,而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
——《梁启超传》
材料二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三的作者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有何不同?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