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
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1937和1938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此举是为了彰显( )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决心
B.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精神
C.民主协商共建和平的追求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愿望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 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 , 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 伟大尝试
C.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先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