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其他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成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以上的核反应方程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n为中子,X为待求粒子,
为X的个数,则X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以m1、m2、m3分别表示U、Ba、Kr核的质量,m4、m5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DE=___________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1.00´106kw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h=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DE=2.78´10-11J,核的质量m1=390´10-27kg,求每年(1年=3.15´107s)消耗的
的质量为多少?
一束黄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界面,入射角450,折射角300,黄光从空气中射入玻璃后,波长变化了1.72×10-7m,求黄光的频率和它的光子的能量.
如图所示,矩形区域MNPQ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y≥0的区域内还存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空心半圆细管ADO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圆管的一半处于电场中,圆心O1为MN的中点,直径AO垂直于水平虚线MN。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半圆管的A点由静止滑入管内,从O点穿出后恰好通过O点正下方的C点。已知重力
加速度为g,电场强度的大小
。求:
(1)小球到达O点时,半圆管对它作用力的大小;
(2)从O点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运动到C点;
(3)矩形区域MNPQ的高度H和宽度L应满足的条件;
(4)符加题:(可做可不做)从O点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的动能最小?
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直金属导轨、
平行固定在倾角
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L=1m,导轨的电阻可忽略。、
两点间接有阻值为
的电阻。一根质量m=1kg、电阻
的均匀直金属杆
放在两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自图示位置起,杆
受到大小为
(式中v为杆
运
动的速度,力
的单位为N)、方向平行导轨沿斜面向下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得通过电阻
的电流随时间均匀增大。g取10m/s2,
。
(1)试判断金属杆在匀强磁场中做何种运动,并请写出推理过程;
(2)求电阻的阻值;
(3)求金属杆自静止开始下滑通过位移x = 1m所需的时间t。
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m=30m/s,要想在3分钟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在前面1000m处正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必须以多大的加速度起动?
一位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正好在3分内追上汽车,摩托车和汽车的位移分别是:
S摩=,S汽=
,而S摩=S汽+S0,t=180秒,S0=1000米,
……
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正确吗?若正确请完成此题;若错误请说明理由,并按正确的解法完成此题。
我国古代就开始了对光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纸窗上开了一个小孔,做了使窗外的飞鸢和楼塔的影子成像于室内纸屏上的实验,并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他的实验结果:“……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所束,则影与鸢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沈括记录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