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的官制,是鲜卑官制和汉制相互混杂的。官吏的名称多仿照自然物之名而起,如奔走的使者,叫做凫(伯)鸭,取其快速之意;把纠察官叫做白鹭,取其延颈远望之意。北魏初期在每州设置三刺史,每郡设三太守,每县设三令长,分别由一个鲜卑贵族、两个汉族官员充任。这是因为鲜卑贵族缺乏统治汉地的经验,不得不起用汉族官员。但是北魏政府又对 汉族官员不够信任,于是派一个鲜卑贵族来监视。同时设置两个汉族官员,目的是相互牵制。孝文帝改制以后,一职三官制废除,一律改为中原传统的一职一官制。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北魏初期官制的特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这一特点孝文帝是如何改革的?
强调“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的德意志哲学家是
A.康德 | B.卢梭 | C.伏尔泰 | D.孟德斯鸠 |
“每一个基督徒,即使不购买赎罪券,但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灵魂同样可以得到救赎。”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圣经》 | B.《神曲》 | C.“九十五条论纲” | D.《十日谈》 |
长期以来,儒学一直为少数士大夫所垄断。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
A.“信仰即可得救”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已之心” |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