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723K时,2SO2(g)+O2(g)2SO3(g) ΔH=-QkJ·mol-1。在相同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Q2、Q满足的关系是( )
A.Q=Q1/2 | B.Q2<Q1/2 | C.Q2<Q1<Q | D.Q=Q1>Q2 |
如图所示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该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分别是( )
A.CO2和浓H2SO4 |
B.SO2和NaHCO3溶液 |
C.Cl2和NaHCO3溶液 |
D.Cl2和饱和氯化钠溶液 |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 |
![]() |
![]() |
![]() |
A.制备少量氨气 |
B.吸收HCl |
C.配制一定浓 度硫酸溶液 |
D.制备并收集 少量NO2气体 |
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I-、⑤S、⑥S
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H+、OH-),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现象如下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① |
用pH试纸检验 |
溶液的pH大于7 |
② |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CCl4层呈紫红色 |
③ |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④ |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③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⑥
D.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⑥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操作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
B.用水湿润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一定会产生实验误差 |
C.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用所盛溶液润洗几次后方可使用 |
D.称取a克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可测定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
下列实验中操作及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在铁粉和铝粉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
产生白色沉淀 |
可以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 |
B |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
溶液褪色 |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并微热 |
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 |
D |
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共热后,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
产生砖红色沉淀 |
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