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个研究人员将三种不同的植物放在10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从0到全日光照射)下培养几天。培养条件为正常空气,温度为32℃,所有植物都不缺水,这三种植物是:一种适应在强光下生长的C3植物(阳生植物);一种适应在弱光下生长的C3植物(阴生植物);一种适应在强光下生长的C4植物。研究人员测定了每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1—5。问:
                                               A
B
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图2—1—5
(1)从曲线B可以看到,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为                                       
                             。图中cd段主要是受光合作用       (光、暗)反应的限制。
(2)上述三种植物中,一种植物的部分细胞内叶绿体不具有基粒,该植物应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另一种植物叶片最薄,该植物应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
(3)在60%全日照光强照射下,通过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        (用图中字母表示)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
(4)除光照强度和CO2等因素外,光合速率还受多种矿质元素的影响。例如,氮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及                的重要组成成分。农田中氮素的主要来源:一是                 ;二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利用洋葱、菠菜等实验材料可进行下列实验: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A、B两项实验中,供观察洋葱的最佳部位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C项实验中,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形体较大的叶绿体,应用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如右上图)____和___。
(3)在进行A项实验中,观察装片时,看到处在________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项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离后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5)关于D项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添加的药品是丙酮和二氧化硅
B.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
C.分离色素利用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上述杂交实验表明,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____________定律。若对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的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纯种个体在F2中大约占_______________。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___________。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_______倍体。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__;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__。
② 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 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忽略不计),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①____________
②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③ 不移动
④____________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⑤ 向左移
⑥____________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③ 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倍。

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下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下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
红细胞表面A抗原
抗原决定基因
A

IA(显性)
O

I(隐性)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与细胞发生抗原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则电位差的变化。

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此时Na+(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的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