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农作物Ⅰ和农作物Ⅱ在同一土壤中N、P、K三要素肥效试验田。(+)表示施肥,“—”表示未施。下列能得出的结论是
|
农作物Ⅰ |
农作物Ⅱ |
||||||||||||
肥料成分 |
氮肥 |
— |
— |
+ |
+ |
+ |
— |
— |
+ |
+ |
+ |
|||
磷肥 |
— |
+ |
— |
+ |
+ |
— |
+ |
— |
+ |
+ |
||||
钾肥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产量与原产量对比(%) |
68 |
100 |
70 |
89 |
100 |
35 |
48 |
68 |
91 |
100
|
下列物质与其在细胞内的主要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A.RNA:储存遗传信息 | B.纤维素:细胞的结构物质 |
C.胰岛素:细胞间传递信息 | D.磷脂: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
在番茄幼苗的培养液中,除了必需的微量元素、NH4+、PO43-和CO2外,还必需的大量元素有
A.C、H、O、NB.K、Ca、Mg、Fe
C.Mn、Mo、Cu、ZnD.K、Ca、Mg、S
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A.在鼠尾草进化的过程中,雄蕊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 |
B.鼠尾草和蜜蜂间存在捕食和寄生两种种间关系 |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