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这说明( )
A.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B.意识是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继承和发展 | D.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针对金融风暴带来的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审时度势,纷纷寻找应对政策;提高利率,防止资金外流;调整对外贸易策略,寻找出口新市场;扩大内需,应对扩口萎缩------这体现以下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C.实践决定认识 |
D.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 |
B.心外无物 |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2009年10月24日,湖北长江大学3名学生因救人而身亡。3名“90后”大学生因救人而身亡的事件传遍全国,引发社会关于“价值”的广泛讨论,也再度引发人们对被称为“迷失的、自我为中心的、无社会责任感的、垮掉的”“90后”的重新认识。3名“90后”大学生的行动充分说明
A.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
D.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在美国,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所以,大部分都选择在城郊或远郊买房或建房,反而往往是工薪族住在市中心的公寓房;而在中国,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的强制性划分,以及由此形成的福利待遇上的过分悬殊,人们买房子时一般是有钱人往城市买,工薪族住郊区。这表明
①矛盾的特殊性是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④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