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指出:“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胡锦涛主席倡导“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其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而存在 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④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2013年12月4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
①培养我国公民的文化自觉②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因央视的《新春走基层》节目,“家风”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形成了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家风。这表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 | 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 |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A.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B.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C.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 D.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14年3月20日至26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应邀来华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将到访北京、西安和成都三地,与当地的大学和高中的年轻人探讨教育的力量。此次访问聚焦文化交流与教育,以增加中美的信任。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 | B.旅游对文化传播中具有决定性影响 |
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D.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乌克兰危机引发包括俄罗斯、美欧在内的各方面的博弈,同时引起国际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给世界经济带来冲击。材料表明
A.经济决定政治,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 | 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C.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 D.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