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自古以来,这两句诗所以脍炙人口,经常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引用,是因为它既可以引起人们的类似联想,又包含着某种生活哲理。因而不管是谁,只要有相似的经历,只要在某种特定情境中对这种生活规律确有感受,引用起来便都很贴切,很有韵味。
现在请你以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意思为话题,自己拟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60分)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荣获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只写了163首诗,他的诗集也不过200多页。一生平均下来,一年也不过一两首。他一直坚持纯诗写作。他始终坚持严谨的态度,他的每一首诗的风格只用一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现实生活,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 (诗歌除外),自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
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材料二: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
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地铁车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台阶中间,而赶地铁的大人们都象没有看见他一样,匆匆走过,个别人甚至从男子身上跨过。罗伯特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了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之后,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停了下来。很快,这个男子身旁聚集了一小圈关心她的人,有人给她买了食物,有人给她送来了水,有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
为什么人们对这个男子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罗伯特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
要求: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8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河对面开满鲜花,它们准备到对面采食花蜜。第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该搭一座桥,抢在别人之前尽情享受花蜜。”第二条毛毛虫说:“我们应该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第三条毛毛虫说:“我觉得,还是等我们长出翅膀再过河。”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第三条毛毛虫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美美地睡了两天,睁眼一看,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儿工夫它就飞到了河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第一个伙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对于本则材料,你有什么见闻、思考、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个游泳健将在江边散步,因话不投机打起赌来,说谁不能游到对岸,谁就不是男人。两人对峙着要求一起下水,但其中一个看着水流湍急的江水,平静地说:“我服输。”另一个人听完,哈哈大笑,他转身扑入江水中,回头对旁人说:“我要让这软蛋看看咱的本领。”他的朋友让他回来,说现在江水流速快,游到对岸有危险,但是他根本不听朋友们的话,转眼之间就游出五六十米远,突然一个波浪过来,他在江水中消失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温馨提示:你漂亮的书写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