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相信“君权神授”,梢晚一些时间的洛克则畅言“天赋人权”。表明后者思想是
| A.没有摆脱宗教的观念 | B.理性主义的进步思想 |
| C.充满反对宗教的意识 | D.将天命与人权结合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
|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
|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
|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
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
|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
|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
租让制理论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什么是租让制?列宁说:“租让制就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济合作、联合、合同”。列宁提出实行“租让制”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 B.与西方国家友好往来 |
| C.由小生产向大生产过渡 |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 |
西方发明 |
上海 |
重庆 |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1934年 |
| 天气预报 |
1856年 |
1873年 |
1939年 |
| 电话 |
1876年 |
1882年 |
1912年 |
| 电灯 |
1881年 |
1882年 |
1906年 |
| 汽车 |
1883年 |
1901年 |
1928年 |
| 无线电 |
1896年 |
1909年 |
1928年 |
A.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非常挤”这样的竹枝词也流行起来,这反应了()
| A.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
|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
| D.人们并没有停止过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