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时间),千年一遇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长江流域。完成:日全食发生当日,下列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昼最长的是
| A.北京 | B.上海 | C.武汉 | D.成都 |
当南京地区的人们观看日全食现象时,纽约时间(西五区)约是
| A.7月22日22时 | B.7月21日14时 | C.7月22日20时 | D.7月21日20时 |
不利于长江流域各地观看日全食的主要因素是
| A.当天昼短夜长,观测时间短 | B.当天太阳高度大,光照强烈 |
| C.各地海拔低,受周围地形阻挡 | D.夏季多雨,多阴雨天气 |
阅读材料,回答13—14题。
材料一:上升流是近海水域中,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使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被充而产生的。
材料二: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前后,常有太平洋赤道逆流南下,迫使南太平洋秘鲁寒流转向甚至消失,此温暖的海水“杀死”了秘鲁附近海域的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材料二中鱼群被大量“杀死”的原因的是()
| A.南下热水有毒 | B.南下热水致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
| C.热带肉食性鱼类随赤道逆流南下 | D.南下热水致该海域浮游生物大批死亡 |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
|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
| C.拢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
|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
假如有人在美国洛杉矶海滩拾到来自上海东海的漂流瓶,该漂流瓶借助的洋流是()
| A.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
| B.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
| C.日本暖流——赤道逆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
| D.日本暖流——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
下图表示某河口地区的海陆变迁状况,由甲演变到乙的原因可能是()
①河流侵蚀②地壳下降③泥沙沉积④水平面上升
⑤地壳上升
| A.①⑤ | B.③⑤ | C.①③ | D.②④ |
有关下面气压分布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 | B.甲地天阴雨,乙地天气晴朗 |
| C.A地的风力比B地小 | D.如果是北半球图,则A地吹西北风 |
宋词中所说“高处不胜
寒”的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同处气压降低而寒冷 | B.由于获得的地面辐射少而寒冷 |
| C.由于高处空气稀薄而造成寒冷 | D.由于获得的太阳辐射少而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