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送来一支芽孢杆菌,其中一部分芽孢杆菌有抗青霉素能力,另一部分没有抗性。请你把对青霉素有抗性的芽孢杆菌分离出来。
(1)现有条件:无菌牛肉膏培养基两个,无菌接种台,接种工具齐备,医用青霉素两支。
(2)实验过程:
①取两培养基,分别标号A、B,A、B培养基都加入_________,加入过程一定要______操作。
②向A培养基中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接种后,将A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培养两天。
④从__________挑取生长良好的芽孢杆菌,接到B培养基中。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
⑤接种后,将B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内培养两天,即可获得较多抗青霉素的芽孢杆菌。该步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5分)下图为白细胞吞噬并消灭细菌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泡内含有消化酶,这些消化酶先在[④]____________合成,再经[③]内质网运输到
[①]____________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吞噬泡内,将细菌分解。这些过程均需
[②]____________提供能量。
(2)可以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掉吞噬泡内物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3)白细胞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
( 8 分)下图中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请据图回答 :
脱分化再分化
①→②→③→④
(1)①表示,它能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
(2)②表示,
(3)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选用(填标号)
(4)①是花粉,则④是
(5)若①是胡萝卜根细胞,则培养成④的叶片的颜色是,说明根尖细胞。
(6)若利用此项技术制造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培养将进行到(填标号)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当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数量不到0.01mg,但雄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卡尔逊(Karison)和林茨(Lischer)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Pheromone)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是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的化学信号而影响它们的行为,故称为信息素,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外激素,用于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外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材料一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信息。
(2)材料一体现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3)微量的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这说明引诱剂具有性和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____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