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代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对光不敏感。其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性偏碱时呈淡蓝色,弱酸性时呈淡黄色。向4支试管分别注入5mi淡菇色BTB水溶液,根据下表的处理顺序操作。
处理 试管号 |
I.充入CO2到饱和 |
II.放入适量黑藻 |
III.适宜光照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在适宜黑藻生长的温度下放置2小时后.溶液呈现淡蓝色的试管有
A.试管1 B.试管2 C.试管3 D.试管4
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
B.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 |
C.该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定使肌膜产生动作电位 |
D.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的受体是Na+通道蛋白 |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肉细胞中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 |
B.黑暗状态下叶肉细胞均有ATP的合成与水解 |
C.离体的叶肉细胞经脱分化丧失光合作用能力 |
D.适宜光照下叶绿体释放的O2量和CO2量相等 |
当细胞癌变后,它会表达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抗原未能释放是部分癌变细胞逃过免疫系统监视的唯一原因 |
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
C.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复合物 |
D.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 |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包括一个或几个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需要RNA聚合酶 |
B.转录时,会形成RNA−DNA杂交区域 |
C.翻译时,若干个mRNA串联在一个核糖体上的多肽链合成方式,增加了翻译效率 |
D.翻译时,mRNA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密码由结合在其上的核糖体认读 |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油、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渗透作用 |
B.红细胞吸收胆固醇与吸收葡萄糖的相同点是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
C.腺细胞合成的酶排出细胞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 |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木糖的浓度太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