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 )

| A.农奴从封建庄园逃到西伯利亚 | B.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
| C.农奴生活极端贫困 | D.俄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 |
下列能够反映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 |
| B.“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
| C.“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
| D.“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院学士内制” |
某兴趣小组拟写一篇有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论文,下列历史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 B.《试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利弊》 |
|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
|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 A.科举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世官制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
| 明 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 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 进 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 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
|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
|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
|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
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西汉和北宋设置的官职分别是
| A.御使大夫、知州 | B.刺史、通判 |
| C.刺史、知州 | D.御使大夫、通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