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吴起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群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子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吴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侯浮西河而下泛舟 B.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崇尚
C.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轻视 D.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诛杀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吴起“善用兵”的一组是(     )
①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②击秦,拔五城    ③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④于是南平百越              ⑤破驰说之言纵横者    ⑥北并陈蔡,却三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用兵如神,所以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太守来抗拒秦韩,结果大败秦军,夺秦五座城池。
B.吴起认为君王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国家险峻的地势,而要依靠德行,不修德义,国家终究要灭亡。
C.公叔依计设下圈套,使吴起谢绝娶公主而令魏武侯不再信任他,为避祸患,吴起只好离开魏国。
D.吴起在楚国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施展,树立了赫赫战功,但却没有善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③。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选自《新唐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属于:叮嘱
B.即行在拜知制诰行在:行宫
C.作文以见志曰作文:写文章
D.祠祷鼓舞鼓舞:激励(百姓)

下列各项中均都表明司空图“忠于唐朝”的一组是()
①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
②图不肯往,章泣下
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④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
⑤有先人田,遂隐不出
⑥召为礼部尚书,不起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图曾受到礼部侍郎王凝的赞许,当王凝被贬到商州时,司空图感激他的知遇之恩,跟随他一同前往。
B.卢携赞赏司空图的气节并向卢渥推荐他,在卢渥的帮助下,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C.司空图隐居王官谷,并建造了一座亭子,并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命名为“休休”。
D.司空图为了免祸,言语奇特古怪,他预先给自己准备了棺材坟地,常与客人在此饮酒赋诗,他认为生死本是一回事。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
(2)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 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
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
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
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 ,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注:①座主:主考官。 ②珰:宦官。③时行:指申时行,明代官员。④一贯:指沈一贯,明代官员。⑤赓:指朱赓,明代官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西去已而:不久。
B.益无所假借假借:宽容。
C.鲤力言非故事故事:先例 。
D.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致使:退休。

下列对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
B.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
C.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
D.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鲤很有远见和谋略。师尚诏作乱,攻占归德又向西逃去后,沈鲤估计贼人还会再来,于是告诉驻守大臣严加防守,后贼人果然返回。
B.沈鲤很有才学。他曾非常详尽地解释《太子颂》的大义。神宗即位,讲官中只有他的陈说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得到皇帝的赞赏。
C.沈鲤关心百姓疾苦。在皇帝因担心旱灾而想要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时,沈鲤怕增加百姓负担而向皇帝进谏。
D.沈鲤忠君爱国。八十岁的时候,皇帝派遣官吏探望他,他不仅上奏答谢,而且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
(2)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
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高祖镇南徐州,巡遣君理自东阳谒于高祖,高祖器之,命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稍迁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监吴郡。高祖受禅,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出为吴郡太守。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弊,军国之用,资东境,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世祖嗣位,征为侍中,迁守左民尚书,未拜,为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重授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寻改前军将军。六年,出为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以父去职。君理因自请往荆州迎丧柩,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及还,将葬,诏赠巡侍中、领军将军,谥曰敬子。其年起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又起为持节、 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 者三,并不就。
太建元年,服阕,太子詹事,行东宫事,迁吏部尚书。二年,高宗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赐爵望蔡县侯,邑五百户。四年,加侍中。五年,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如故。其年有疾,舆驾亲临视,九月卒,时年四十九。诏赠侍中、太子少傅。丧事所须,随由资给。重赠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谥曰贞宪。君理子遵俭早卒,以弟君高子遵礼为嗣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①夺情: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叫“夺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会稽长公主尚:迎娶
B.军国之用,资东境咸:都
C.以父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D.太子詹事,行东宫事除:免除

下列对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B.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C.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D.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君理是吴兴人,他的祖父沈僧畟和父亲沈巡都担任过梁朝的官职,沈君理在荆州失陷后,在萧詧的官署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B.沈君理风度翩翩,仪表优美,学识广博,见识卓越,关心百姓。在任吴郡太守时,较有政绩。
C.沈君理和他祖父都先后被分别任命为陈朝和梁朝的左民尚书,而且沈君理被朝廷任命了两次。
D.沈君理在陈朝深得皇室宠幸信任,被选为驸马,先后被任命多次,被封为侯爵,他的女儿也成为皇太子妃。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2)君理子遵俭早卒,以弟君高子遵礼为嗣。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忠,字思贤。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转太子羽军校尉。
世宗即位,迁长水校尉。寻除左右侍郎将。元禧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末知所之。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果如所量。赐帛五百匹。又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
去职。未几,起复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阿衡王室,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以平元禧功,封魏郡开国公,食邑九百户。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以忠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忠既居门下,又总禁卫,遂秉朝政,权倾一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既擅权,欲以惠泽自固,悉归所减之禄,职人进位一级。旧制:天下之民绢布一匹之外,各输绵麻八两。忠悉以免之。
世宗崩后,高太后将害灵太后。刘腾以告侯刚,刚以告忠。忠请计于崔光,光计万全,忠等从之,具以此意启灵太后,太后意乃安。故太后深腾等四人,并有宠授。忠以毁之者多,惧不免祸,愿还京师,欲自营救。灵太后不许。二年四月,除尚书右仆射,加侍中,将军如故。
神龟元年三月,复仪同三司,疾病末拜。
(选自《魏书•于忠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变起仓 卒:通“猝”,仓猝。
B.父去职忧:忧伤
C.遇既不宁,详亦惭 谢:谢罪
D.故太后深腾等四人德:感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微谴得罪夫夷近,则游者众
B.元禧谋乱也二虫又何知?
C.北海王详所忿若属皆且所虏
D.悉归所减之禄尔其无忘父之志。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B.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C.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D.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忠年轻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之职。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刑政颇为严峻,于忠为人朴直少言,所以始终没有犯什么过失。
B.北海王元详是皇帝的叔父权势很大,将作大匠王遇经常按元详的心意给他营造各种东西。于忠当着元详的面问王遇,为什么要阿谀附势,损公而惠私。
C.于忠把持朝政,权倾一时,想要用小恩小惠笼络百官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将所有官员都进位一级,并免除天下百姓的所有赋税。
D.于忠因为诽谤他的人很多,害怕有灾祸,想要回到京师设法自救,灵太后没有允许。神龟元年,朝廷再次授予他仪同三司之职,他因为患病没有就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
(2)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绍,周,历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雄美姿仪,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周武帝时,太子司旅下大夫。帝幸云阳宫,卫王直作乱,以其徒袭肃章门,雄逆拒破之。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邑千户。累迁右司卫上大夫。大象中,进爵邗国公,邑五千户。
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贤伏诛,功授柱国、雍州牧,仍相府虞候。周宣帝葬,备诸王有变,令雄率六千骑送至陵所。进位上柱国。
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封广平王,食邑五千户。以邗公别封一子,雄请封弟士贵,朝廷许之。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又言:“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高祖深其言。雄时贵宠,冠绝一时,与高颎、虞庆则、苏威称为“四贵”。
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乃下册书,拜雄为司空,外示优崇,实夺权也。雄无职务,乃闭门不通宾客。寻改封清漳王。仁寿初,高祖曰: “清漳之名,未允声望。”命职方进地图,上指安德郡以示群臣曰:“此号足为名德相称。”于是改封安德王。
大业初,授太子太傅。及元德太子薨,检校郑州刺史事。岁余,授怀州刺史。寻拜京兆尹。帝亲征吐谷浑,诏雄总管浇河道诸军。及还,改封观王。上表固辞,优诏不许。
辽东之役,检校左翊卫大将军,出辽东道。次泸河镇,遘疾而薨,时年七十一。帝为之废朝,鸿胪监护丧事。有司考行,请谥曰懿。帝曰:“王道高雅俗,德 生人。”乃赐谥曰德。赠司徒、襄国武安渤海等十郡太守。
(《隋书•观德王杨雄传》)
[注]大业:隋炀帝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绍,周仕:做官
B.仍相府虞候领:领导
C.高祖深其言然:认为对
D.王道高雅俗,德 生人冠:超过、超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功授柱国、雍州牧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太子司旅下大夫窃大王不取也
C.此爱憎之理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D.实夺权也皆出于此乎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B.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C.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D.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周武帝时,卫王宇文直造反作乱,杨雄迎战打败了他,因此升任上仪同,封为武阳县公,食邑千户。
B.高祖接受北周禅位,杨雄任左卫将军。不久升任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而封为广平王,另封一子为邗公,杨雄请求封他的弟弟杨士贵任邗公,朝廷同意。
C.高祖说安德王这个名号,与杨雄的声望不符合,于是改封他为清漳王。皇上亲征吐谷浑,下诏杨雄总管浇河道各路军马,到回京时,改封他为观王。
D.辽东之战,杨雄担任检校左翊卫大将军,部队在泸河镇驻扎,杨雄发病去世,当时七十一岁。炀帝因他去世而不上朝,赐给他“德”的谥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
(2)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