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兴脑与心腹。单兄弟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作者
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 | 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 |
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 | 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
“盖上下交则为泰,不交则为否。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伊古以来,盛衰治乱之机总此矣。况今日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议院,达民情,而后能张国威,御外侮。”持有这一思想观点的人应是
A.荀子 | B.李鸿章 | C.郑观应 | D.陈独秀 |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 |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C.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在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恶棍”,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恶棍”“流氓”所依据的特权是
A.设立管理租借的特权 | B.领事裁判权 |
C.海关管理权 | D.片面最惠国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