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0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请回答:
(1)概括戊戌变法法令的除旧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指出戊戌变法有何弊端?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的诞生。1913年,梁启超表示:中国今日既为共和国体,则将来政府之组织,不能不以政党为政治原动力,故政党前途与国家前途,相依为命。“然今日我国政党,若惟以蹙灭他党为唯一能事,狠鸷(凶狠)卑劣之手段,无所不至……似此之政党,其福国耶?其祸国耶?”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1946年11月24日,民主同盟发表书面谈话:本年一月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确为解决国是开辟了一个明确而且光明的方式。倘当权负责的政党,真能依据政协决定的程序及早实行了五项决议,我们绝对相信中国局面必早有了进步。不幸过去十个月中,许多次的团结、统一、和平的机会,都错过了。
——摘编自《愿保持超然地位 继续为调处努力》,《申报》1946年11月25日
材料三:1949年9月21日,张治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说:从代表的构成分子来看,包括了全国各革命阶级、各民主党派、各民主人士、各界代表、各少数民族,实在充分表现会议的民主精神,同时也象征着全国人民的空前团结。我们知道,这次会议经过几个月来慎重的周到的筹备,又经过各关系方面慎重的周到的研究磋商,一定可以获得圆满的结果,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摘编自《张治中讲话》,《人民日报》1949年9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
(2)对于上述分析,你还可以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予以拓展并说明理由。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
(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
(1)概括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 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