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重视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A.受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 |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
C.皇帝是农民利益的代表 | 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
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的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上述材料不能直接说明()
A.甲骨文是研究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
B.《诗经》中有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
C.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粮食作物 |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 |
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的使用 | B.社会人口的增加 |
C.国家分裂的影响 | D.统治阶级的提倡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材料描述的工具是( )
A.翻车 | B.筒车 | C.耜 | D.耧车 |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