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史籍《萨家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忽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这表明①忽必烈注意利用宗教进行统治②八思巴是元朝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吏③西藏是元朝的一个行省④西藏成为元朝管辖下的行政区之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
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
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 )
①由沿海开始深入内地
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
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④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说:“洪秀全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功了,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蒋廷黻所要阐述的观点是()
A.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
B.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
C.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
D.领袖的人格及其才干决定革命的成败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