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0ml酵母菌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此表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样品 |
酵母菌数量(个/mm3) |
PH |
1 |
1210 |
4.8 |
2 |
820 |
5.4 |
3 |
1210 |
3.7 |
4 |
1000 |
5.0 |
①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出生率>死亡率
②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2 、4、1、3
③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可能为1.21×107个
④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mL样品中的酵母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
A.一项 | B.二项 | C.三项 | D.四项 |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
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