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酒泉2006年9月9日电,中国主要为农业提供服务的一颗卫星——“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实践八号”育种卫星主要任务为空间诱变育种试验和机理研究。该卫星上装载粮、棉、蔬菜、林果花卉等九大类两千余份约二百一十五公斤农作物种子材料,用于进行空间环境下的诱变飞行试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地面相比,太空农作物幼苗的根向地弯曲的程度大 |
B.与地面相比,太空农作物变异频率高,培育出的都符合人的需要 |
C.太空育种方法可能产生新的基因,太空培育新品种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 |
D.处于太空的种子不可能具备发芽的条件 |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MMNn的体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的基因组成均为MMNn |
B.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属于细胞凋亡,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
D.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呼吸速率减慢 |
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
B.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 |
C.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
D.HIV病毒不能进行无丝分裂 |
下列有关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个基因都控制合成一种酶 |
B.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位于mRNA的碱基序列中 |
C.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都需要酶 |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基因和酶是相同的 |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贡献在于发现了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青蒿素对疟原虫的起始作用方式 |
B.疟原虫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C.青蒿素会破坏中心体的膜结构进而影响它的功能 |
D.若科学家发现了抗青蒿素的疟原虫,是使用青蒿素引起了疟原虫基因突变的结果 |
阴生植物在弱光下,当提高CO2浓度时,光合速率并未加快。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呼吸作用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
B.使三碳化合物还原的还原剂和ATP不足 |
C.暗反应过程所需的酶在弱光条件下活性低 |
D.呼吸作用强,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