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B.《最后的晚餐》反映了耶稣与十二门徒依依不舍的情景
C.《奥赛罗》揭示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提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于财产私有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文艺复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