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鸿门宴》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至军中间:从小路 | B.张良入谢谢:谢罪 |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两次 |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 监督 |
下列文言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 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
B.张良的后一段话,明是道歉,暗含指责。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
C.项羽接受了刘邦的礼物,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 |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危险的敌人,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少好刑名之学,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乃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欲用商鞅变法,恐天下议己。商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教于民。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商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令行十年,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循其礼 循:遵循 | B.圣人不易民而教易:交换 |
C.学者溺于所闻溺:拘泥 | D.太子,君嗣也 嗣:继承人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因”字,与“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击沛公于坐 |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
B.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
C.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
D.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
结合文意,请你谈谈商鞅变法十年“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的原因。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
(2)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3)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轸去楚之秦。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
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约车。”对曰:“臣愿之楚。”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楚人有两妻者,人誂①其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②将不与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不。”
轸出张仪入,问王曰:“陈轸果安之?”王曰:“夫轸天下之辩士也,孰视寡人曰:‘轸必之楚。’寡人遂无奈何也。寡人因问曰:‘子必之楚也,则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之言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③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④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王以为然,遂善待之。(选自《战国策》)
【注】①誂:逗引,诱惑。②昭阳:人名,楚怀王时相国。③孝己:商朝高京武丁之子,是有史的孝子。④出妇:被丈夫遗弃的妇女。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去楚之秦之:到……去 | B.长者詈汝詈:骂 |
C.以此明臣之楚与不与:赞同、赞许 | D.陈轸果安之果:究竟、到底 |
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可以作为陈轸在秦王前为自己辩解的依据的一组是()
①人誂其长者,长者詈之②誂其少者,少者许之
③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 ④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⑤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⑥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臣乎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认为,他离开秦国以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国,目的是可以表明自己与楚国的真正关系。 |
B.陈轸认为如果他经常把国事泄露给楚王,那么楚王必定不收留自己。而昭阳也不愿意跟他共事。 |
C.秦惠王最终善待陈轸,只是因为他的口才好,连张仪也说不如他。 |
D.张仪在秦王面前诽谤陈轸,陈轸以生动、形象、风趣的故事说明了自己去楚国恰恰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2)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①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论语·先进》)
②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④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由:仲由,字子路。求:冉求,字子有。赤:公西赤,字子华。②兼人:指勇气有两个人的大。③财:同“材”。④私淑艾:靠学问品德使人私下受到教诲。请用以上选段的词语填空。
选段②孟子把教育的方法概括为五种,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最需自主探究的一种是“”;选段①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属于孟子所说的“”。以上两个选段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原则?请结合选段①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①。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②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
注:①埒,音liè,等同,相等。②剚,音zì,刺,插。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草稿 | B.藉宗宪势,颇横凭借,借助 |
C.善李成梁诸子与……交好 | D.工写花草竹石长于,善于 |
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③作《铙歌》十章④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⑤将吏莫敢仰视⑥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A.③④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
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 |
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的圈套。徐渭凭藉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
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②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②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③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根据以上选段分点概述儒家的交友观。(3分)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以上选段也涉及仁德培养的问题,请简要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