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前期,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 ① 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② 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很强大 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
|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
|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
|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
“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
| 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 |
| 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 |
| 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
| 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这则史料说明了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
| B.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 |
| 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
|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这一说法提供依据的是
①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②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
| A.1921年 | B.1925年 | C.1931年 | D.193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