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翻译下列语句.
(1). ①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呢题。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为人长大,眉目如画,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后必在策名,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时,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仁宗太息,思闻中外之谋。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洞即称疾不出,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
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
大臣亦以为言,遂听政。
诏讯祁国公宗说狱,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 “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痛诋訾言,上不罪也。
转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对便殿称旨,英宗遂欲选用,大臣忌之,出为江西转运使。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旧责以满匹,洞命计尺寸输钱,民便之。移淮南转运使,转工部郎中。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节选自《宋史·张洞传》)
【注】①卓荦(luò):卓越出众。②困于飞挽:指粮草运送不便。③元元:百姓,平民。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遭亲丧,再训颍州推官去:前往
B.史夫极法当:判罪
C.元元之望厌:满足
D.又民输绸绢不度者中:符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简之,抱以访里之卜者

A.《齐谐》者,志者也
B.否泰如天地,足以汝身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帛矣
D.齐彭殇为妄作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洞布衣求上方略何可废也?羊易之
B.夫为从,且其意,不当死此亦飞之至也,而彼奚适也
C.洞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官籴麦,不逾时而足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洞从小与众不同,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名声响亮;赵元昊叛乱侵扰边境,张洞请求向皇帝进呈方法谋略,被宋仁宗召到舍人院考试,并得以提拔任用。
B.张洞调任颍州推官时,百姓刘柳鞭打妻子致其死亡被判极刑,张洞坚持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为死罪,朝廷评议结果与张洞一致;知州欧阳修十分器重他。
C.宋英宗即位后居丧哀痛,多日不朝,在张洞及大臣劝谏下才上朝理政;宗说骄横无道,犯事定罪,张洞揣摩英宗的心意,建议从轻处罚,英宗夸他识大体。
D.张洞对答策问符合皇上心意,英宗想要重用他,但凶大臣忌恨,只好让他出朝到地方任职:任职期间,张洞做出了诸如免除拖欠赋税等符合百姓利益的事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
(2)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
(3)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独 乐 园 记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为五派, 注沼中若虎爪 疏:疏通
B.其墉茨, 以御烈日 厚:巩固
C.围三丈,揽结其 杪:树枝
D.濯热手,临高纵目 盥:洗手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独乐”情趣的一组是()
①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②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③开户东出,南北轩牖, 以延凉飔 ④志倦体疲, 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⑤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⑥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比较,引出对独乐园的描写, 并肯定了庄子论断的正确。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在建筑设计上的造诣很深。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 生 传
[清]侯方域
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少落拓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师故儒者,喜绳墨。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师以弗类己,诮之。贾生固谓:“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
陈腾凤来校士,寓意郡太守,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共郡人张渭等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宋俗上元夜张灯饮酒。贾生率其徒,疾驰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阳。司马氏者,睢阳巨族也。张银瓢,容酒数斗,约能胜饮者持瓢去。群少皆醉卧,窘甚。贾生忽叱咤登阶,举瓢一饮,即掷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宾骇散。
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为计赀财,复田舍。
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尽焚其素所读书,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最后而冥坐穷思,与侯方域、徐作肃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轨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
既老,更追忆少游京洛,集所闻见述《帝都》《君德》《相术》三篇。已,买舟金陵,泛吴越。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
[注]① 羊质:典出扬雄《法言》:“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谓徒具外表而无其质。② 大人先生:阮籍有《大人先生传》,通过虚构人物“大人先生”,抨击虚伪礼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以弗类己,诮之诮:担忧
B.陈腾凤来校士校:考评
C.尽焚其素所读书素:平时
D.卒轨于正轨:遵循,依照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贾生“不羁”的一组是()
① 学击剑鼓琴,嗜远游 ② 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 ③ 更去与里中少年伍 ④ 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 ⑤ 贾生浩歌不辍 ⑥ 闭户揣摩十余年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年轻时就放浪形骸,十四岁从师学习,与老师循规蹈矩的性格不合,于是离开自己的老师,与村里的年轻人为伍。
B.贾生酒量过人,还因此赢得过一个银瓢。他还在盛夏之时,穿着破旧的衣服,路过集市放声歌唱,全然不顾儿童的嘲笑。
C.贾生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结果,于是大彻大悟,遵循当初老师的教导,潜心研究儒学十余年,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儒者。
D.作者认为贾生年轻时有侠客之风,后来却成了学识渊博之士,与不知变通的人相比,是一个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
(2) 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
(3)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教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长公传
钱谦益
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其先,宋宛陵先生后也。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盈寸。倜傥雄俊,异于凡儿。年十四,为诸生。台使者按部阅武,骑马横绝教场,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长揖上马径去,使者不而罢。
万历癸卯,与应山人杨涟同举于乡,以功名节义相期许,盱衡扺掌,视举世无如也。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孙少师以史官同馆,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公在馆中,语则矫尾厉角,坐则掀髯摇扇,视馆阁诸公低头缓步,恒目笑不自禁也。
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疏屡上,不见省。部党角立,如敌国不相下。一无所附,每有封驳,恒两非之。其大指务在破私交,绌党论,时救弊,爱惜人才而已。
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闭门周视案牍,期旦日会堂下,据案呼囚,明举其刑书云何,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
宦家子依倚父势,恣为奸利,禽治之不可得。使人晓谕其父:“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冤民如墙而立,占人田园若干,攫金钱若干,以次质对,尽反其侵掠,则缚狠子痛箠之曰:“用以谢乡人,并以而父也。”卒自刮磨为善士。
海寇袁八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所部,自请往剿。严兵扼海道,绝馈运,断樵汲,散免死牌数千,首服者接踵。八老窘迫,乘潮夜遁,乞降于闽。公督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公语之曰:“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八老泥首谢曰:“畏公天威,是以走闽,今日敢不为公死乎?”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
其视学,阔略教条,谢绝请寄,考课之暇,进诸生而教诫之。贤者降阶执手,重以慰藉;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诸生始而骇,中而服,久而歌思颂慕,咸以为师保父母也。(节选自《牧斋初学集》)
[注]夏jiǎ楚,古代学校体罚越礼犯规者的两种用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不而罢怿:喜悦
B.一无所附离:违背
C.时救弊矫:纠正
D.并以而父也谢:谢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倜傥雄俊,异凡儿急星火
B.冤民如墙立呱呱
C.不类者嚼齿唾骂,申夏楚臣险衅
D.今日敢不公死乎余既此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长公年幼丧父,随母家居。他文武兼修,每天坚持研习的书有寸把厚,与教场的材官比赛射箭,他九发连中。
B.梅长公应举时,与杨涟志同道合,经常以功名节义互勉。后来在翰林院供职时,眼界极高的孙少师却惟独推重他。
C.梅长公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时,将数年不决的案件很快判定,又促使久抓不获的官宦子弟自首,接受惩罚。
D.梅长公潮州平乱时,一方面断绝了海寇的粮道,一方面给前来自首者发放免死牌,结果袁八老不战而溃,俯首谢罪。

翻译。
(1)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
(2)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左辅,字仲甫,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八年进士,授安徽南陵知县,调霍丘。勤政爱民,坐催科不力免官,嘉庆四年,复之,补合肥,复以缉私役为盐贩殴毙狱坐夺职。寻初彭龄为安徽巡抚,荐辅人才可用,仁宗亦素知辅循名,能得民心,送部引见,复职,仍发安徽,补怀宁,迁泗州直隶州知州。河决,州境被灾,辅躬亲赈抚,民无失所。总督百龄疏保洁己奉公,政声为一时最,以应升升用,擢颍州知府。十八年,盱眙民孙国柱诬周永泰谋逆,疆吏以闻。诏那彦成俟滑县匪平,移师会剿,檄辅先率兵往。辅力言泗州属县无邪教,单骑往按之,得国柱诬告状,大狱以息。寻捕诛阜阳教匪李珠、王三保等,予议叙。擢广东雷琼道,迁浙江按察使、湖南布政使。二十五年,就擢巡抚。
苗疆苗疆税重,又苦官役苛扰,侍郎张映汉陈其弊,命辅偕总督陈若霖察治。奏减租谷二万馀石,筹款买补仓储六万馀石,免民、苗积逋租谷七万馀石。复挑补兵勇,裁撤委员,禁差役不得入苗寨,听苗食川盐,民、苗便之。长沙妙高有宋儒张栻城南书院旧址,康熙中移建城内,已圮,规复重建,课通省士子,疏请御书扁额,以示嘉惠[注]士林,诏嘉许焉。
辅官安徽最久,时称循吏,晚被拔擢,数年中至封圻,年已老。道光三年,召来京,原品休致。十三年,卒于家。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十八)
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且彼家畜,胡以来?”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余友汤金钊告余曰:“吾不识左君何如人也。”余曰:“吾友左君二十余年,其为人守规矩,质重不可徙,非有超绝不可及之才,特以其忠诚悱愉之心,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治效遂如此。”
(节选自张惠言《书左仲甫事》,有删改)
[注]嘉惠:敬辞,称别人所给予的恩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催科不力免官坐:因犯……罪
B.河决,州境被灾被:遭受
C.课通省士子课:考核
D.率用供吏率:带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疆吏以闻登东皋以舒啸
B.诏嘉许焉盘盘焉,囷囷焉
C.自耶之至,吾民无事蚓无爪牙之利
D.君笑而受之余扃牖而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3分

A.左辅两次被免官,一次是催缴赋税不力;一次是因为缉私差役盐贩打死。但因为深得民心,很快都官复原职。
B.左辅在任泗州直隶州知州期间,治地发生了水灾,他亲自慰问安抚,赈济灾民,使当地的百姓并未因此流离失所。
C.左辅面对苗疆赋税重、官役苛的局面,一方面减免其拖欠的官粮,一面加强对差役的管理,使当地百姓获得了便利。
D.左辅廉洁奉公,勤政爱民被称为“循吏”。张惠言认为他并没有常人不可企及的才能,而是能做到忠诚和“学古”。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总督百龄疏保洁己奉公,政声为时最,擢颍州知府。
(2)辅力言泗州属县无邪教,单骑往按之,得同柱诬告状,大狱以息。
(3)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