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廉 吏 卢 钧 传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已一不干预。自贞元以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迁户部尚书。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节选自《旧唐书•卢钧列传》)
注:①槥椟:小棺材。②端揆:尚书省长官。
①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钧,事功益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勣,本姓徐氏,名世勣,以犯太宗讳,单名勣。与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初,李密亡命雍丘,浚仪人王伯当共勣说翟让奉密为主。王世充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密拜勣为东海郡公。越王即位,赦密罪,封魏国公;授勣右武侯大将军。武德二年,密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海,南至江,西至汝,北至魏,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勣曰:“魏公既归大唐,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宜具录州县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氏,令总河南、山东兵。及李密反叛伏诛,勣表请收葬,服衰絰,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朝野义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勣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朕今委勣于并州,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勣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疗,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太宗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高宗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乾封二年,寝疾,寻薨,年七十六。帝为举哀,辍朝七日。及葬日,帝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设祭。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功于下,以是人皆为用。洎勣之死,闻者莫不凄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属:归属 |
B.以邀富贵,吾所耻也邀:希求 |
C.总启魏公,听公自献启:启发 |
D.令总河南、山东兵总:统领 |
对文中划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
B.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
C.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
D.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勣从不居功自傲。在李密率众归顺朝廷后,他统辖着李密过去所占据的大片土地,但他并没有以此来求取富贵,而是详细登记了各州县的人口,全部呈报给李密,任凭他自己献上。 |
B.李勣颇重旧情。他用奇计打败王世充后,李密封他为东海郡公。等到李密因谋反被杀,他上表请求为李密收葬,并身穿丧服,与旧僚将士将李密安葬在黎山。此举得到朝野人士赞许。 |
C.李勣以称职闻名。太宗授任李勣为并州都督。李勣执政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太宗批评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臣子,安抚边境,盛赞李勣镇守并州,使得边塞安宁,远远胜过修筑长城。 |
D.李勣善于采纳他人意见。每当与别人一起谋划事情,他都能够辨析好坏,一旦听到别人一点点好的意见,就兴奋地采纳。事情成功后,还常把功劳归于他人,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2)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 “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翻跟头。②搜辟:搜查清除道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宴于宫宴: 宴会 | B.除右千牛卫将军除:拜官授职 |
C.来俊臣系狱当死系:被拘禁 | D.时二张怙宠怙:依仗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老病致仕②臣具以表闻 |
B.①为朕治边②庭中通南北为一 |
C.①因 延问朝政得失②或因 寄所托 |
D.①卢陵王之还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及善深受器重的一组是
①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②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
③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④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⑤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⑥卿年高,不宜事游燕,但检校阁中
A.①③⑤ | B.②⑤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又提升他任三品要职,特许他身佩大横刀在自己身旁侍卫。 |
C.武则天特别看重王及善,提拔他为魏州刺史,王及善在治乱方面很有见解,因此被升迁为内史。 |
D.当时“二张”依仗自己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这让武后很不高兴。 |
第Ⅱ卷(共114分)
四、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为屏蔽也。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驻扎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隶属 |
C.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
D.项王身被十余创被:遭受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十百人,叱退汉军数里。 |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 |
翻译下列课本中句子。
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⑵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 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突厥入寇,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战太谷,王师败绩,被执。突厥知近臣, 数问唐兵多少及国虚实,彦博不肯对,囚阴山苦寒地。太宗立,突厥归款,得还。
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
彦博欲汰择士类,寡术不能厌众,讼牒满廷,时讥其烦碎。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事。贞观四年,迁中书令,封虞国公。
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其后突利可汗弟结社谋反,帝始悔云。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十年,迁尚书右仆射,明年卒,年六十三。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卒后,帝叹曰: “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帝命有司为构寝。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子振、挺。振历太子舍人,居丧以毁卒。挺尚千金公主,官延州刺史。彦博 曾孙曦,尚凉国长公主。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六》)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检校吏部侍郎寻:追寻 |
B.时讥其烦碎 时:当时的人 |
C.谢宾客不通谢:谢绝 |
D.家贫无正寝寝:卧室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
B.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
C.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
D.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入侵,温彦博任并州道行军长史在太谷交战,官军大败,被俘。突厥多次审问他唐朝兵力多少及国家虚实,温彦博拒绝回答,被囚禁在阴山荒凉寒冷的地方。 |
B.温彦博善于辞令,每当被问起四方风俗,或让他宣布诰命,仿佛背诵一样流畅,他进退举止端庄而有风采,人们都拭目观看。 |
C.温彦博处事周密谨慎,掌管机密事务之后,为了保密他就断绝了与所有朋友的联系,只要进见皇上一定要陈述对政事利弊的看法。 |
D.温彦博的儿子温振历任太子舍人,服丧期间因哀伤过度去世,另一个儿子温挺娶千金公主为妻,官做到延州刺史。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2)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① ,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②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前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③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注释】①岖崟(yín):山石险峻的样子。 ②赵检点:指赵匡胤,在他后周任殿前都点检。后文的二将,指南唐大将军姚凤、皇甫晖。③伍员:字子胥。他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往吴国。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问驿吏,吏绐言绐:告诉 |
B.已而,日冉冉过峰后冉冉:慢慢地 |
C.杳不知其所穷杳:遥远 |
D.其亦可谓不审也已审:慎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B.①悉下马,累肩而上。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C.①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吗,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D.①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
②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下列用“/”给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 |
B.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 |
C.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 |
D.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2)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3)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