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1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特殊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此余之所得也
B.引以为曲觞流水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不吾知其亦已兮仰观宇宙之大
D.高余冠之岌岌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下面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不能不之兴怀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士耽兮不知老将至
C.孰能讥之乎苟余情信芳
D.后之览则游

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及时遣归枝枝覆盖相:偏指一方,我
B.感君区区怀何乃太区区区区真挚的情怀
C.或因寄所托于今无会因:机会
D.既遂矣静思之言:助词,无义

下面字词都是偏义词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府吏见丁宁
B.千万不复全叶叶相交通
C.宁溘死以流亡兮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D.逼迫间弟兄昼夜勤作息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相:相互。
C.农夫相与于野忭:喜乐。
D.以客而告之属:劝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夫夷近,则游者众(2)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2)竞周容以为
C.(1)丁卯大雨,三日止(2)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1)又以悲夫古书不存(2)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吾以名吾亭
C.客有吹洞箫者 D.凌万顷之茫然

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
(2)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