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南朝铁制农业工具——铁斧、铁锄》图
我们能够从这张图片中得到的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
| A.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有了进步 |
| B.南朝时期,江南才有了铁制的农具 |
| C.南朝时期,江南生产力超过了北方 |
| D.南朝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 |
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 A.发明造纸术 | B.发明司南 | C.发明火药 | D.发明活字印刷术 |
宋太宗曾说:“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之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这说明宋太宗认为科举制()
| A.不公平 | B.不具备选才功能 |
| C.只能使一部分成才 | D.在维护统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
|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
|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
|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
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
|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
|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
|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
|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
|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
|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