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酶的总量约占细胞蛋白质含量的10%。通过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可最经济地利用营养物质,并做到“既不缺乏也不剩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所谓“既不缺乏也不剩余”指的是酶合成的调节,并不包括酶活性的调节 |
| B.诱导酶的合成只受环境中诱导物的调节 |
| C.通过改变生物膜的通透性来调节物质出入细胞,可实现人工对酶活性的调控 |
| D.细菌在调整期主要是合成诱导酶,细胞一般不分裂,代谢较慢 |
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
|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
|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 C.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 |
|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酶的最适温度为36℃左右 |
| B.当温度为某一任何固定值时,酶的用量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
| C.该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因变量只有1个 |
| D.若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b的顶点上移 |
由肝糖原转变成其他物质并供给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是
|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③① |
| C.④③②① | D.④②①③ |
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右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A.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 |
| B.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
| C.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
| D.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4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