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愈 始 闻 而 惑 之 又 从 而 思 之 盖 贤 者 也 盖 所 谓 独 善 其 身 者 也 其 贤 于 世 之患不 得 之 而 患 失 之 者 以 济 其 生 之 欲 贪 邪 而 亡 道 以 丧 其 身 者 其 亦 远 矣 又 其 言 有 可 以 警 余 者 故 余为 之传 而 自 鉴 焉。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2分层概括以上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 不 出 于 自 然 而 有 意 于 繁 简 则 失 之 矣 当 日 《进〈新唐书〉表》 云 其 事 则 增 于 前 其 文 则 省 于 旧 《新唐书》 所 以 不 及 古 人 者 其 病 正 在 此 两 句 也。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受《易》。
②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
③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以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居顷之,忠献责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
④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因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曼卿报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在泽,转殿中丞,丁母忧。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守舍。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
(选自赵与时《宾退录》,有删改)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能受《易》受:传授 |
B.因石曼卿致之曰因:通过 |
C.曼卿报师鲁曰报:上报 |
D.丁母忧,甫除丧丁:遭逢 |
下面与李挺之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挺之恭敬地侍奉经常怒斥他的师长河南穆伯长。 |
B.李挺之被邵尧夫成功劝说学习关于万物的“性命之学”。 |
C.范忠献被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一人赶到洛阳见他。 |
D.刘仲更的历法远出古今,跟李挺之传授有密切关系。 |
第④段中,尹师鲁、石曼卿竭力推荐李挺之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
(2)或病之,谢曰:“故事也。”
(3)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①,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其后,群妖自散。”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拥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假:代理 |
B.次晋寿,宣武宴驾次:驻扎 |
C.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竟:竟然 |
D.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坐:空,徒然 |
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
①苗年十五,有报雪志
②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
③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
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⑤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
⑥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
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 |
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 |
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会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2)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智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体?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非:认为……非,即埋怨。) |
B.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以……为忧。) |
C.天子适诸侯曰巡狩(适:刚刚。) |
D.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作:创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
C.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
D.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景公悦,大戒于国 |
下列选项全属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一项是
①无非事者 ②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③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④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⑤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先承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后借题发挥,提出了为民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
B.文章第3段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目的是塑造齐相燕子机制灵活和善于雄辩的形象。 |
C.晏子先引用谚语肯定君主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接着,晏子又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与治国相结合的,而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 |
D.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节选自《陈情表》)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