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的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英国统治者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 |
B.英国统治者企图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
C.英国实际上与法西斯形成了反西班牙联盟 |
D.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即可得救 |
C.宣扬《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权威 | D.否定信仰上帝 |
中世纪末期,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其根本原因是()
A.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 B.早期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
C.教会对人民的影响无处不在 | D.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 |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
A.都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变 | B.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
C.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 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
B.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
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
D.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
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变法措施主要是()
A.保甲法 | B.农田水利法 | C.方田均税法 | D.改革科举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