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4--5,回答l~2题:
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是 ( )
A.背斜 B.断块山
C.向斜 D.风蚀丘陵
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褶皱作用 B.断裂作用
C.风化与风蚀作用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气候变化引起冰川上积累量和消触量的变更,导致冰川物质平衡盈亏、冰面高度和运动速度等变化,最终导致冰川面积增减和末端位置进退。冰川平衡线高度是冰川上年物质积累与年物质损耗相等位置处的海拔高度。下图为天山乌鲁木齐河涯1号冰川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964一1965年到1980一1981年,冰川平衡线()
A.高度上升 |
B.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 |
C.高度下降 |
D.变化方向与等高线数值增加方向相反 |
影响冰川平衡线高度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 B.降水 | C.海拔高度 | D.地表形态 |
若某季节冰川平衡线降低,则()
A.当地可能为春季 |
B.冰川消融较多,末端后退或冰崖变缓 |
C.当地可能为夏季 |
D.冰川积累区面积扩大,物质积累为正值 |
在地质年代校老的柑垃构透地区常出现背抖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圈,完成下列问题。“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③②④① | D.①④③② |
“地形倒置 ”现象()
A.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B.改变了上下岩层的新老关系 |
C.说明表层岩层的佼蚀强度相同 |
D.导致岩层出现断裂错位现象 |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70一1996年气温增幅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该城市在1970~1996年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扩展最快的方向是()
A.西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东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图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
B.郊区积极发展农业 |
C.城市空气质量改善 |
D.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
下图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海拔高度2621米),它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80025'S,77007'E)之间.南距昆仑站约715千米,与昆仑站的经度相差不大。泰山站的建立可为中山站前往昆仑站考察捉供物资及应急保障的中间力量。完成下列问题。泰山站的纬度较接近()
A.77040'S | B.75032'S | C.73051'S | D.71015'S |
泰山站主体建筑呈高脚式、灯笼状,采用该设计主要目的是()
A利于防寒保暖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防紫外线辐射 D.利于天文观测
安徽省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面天气形势等压线分布图’,探究天气系统的影响。完成下列问题。图示时期()
A长江三角洲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B.四川盆地受低压槽控制.阴雨连绵
C.黄海沿海受风暴潮影响,风急浪高
D.日本西部沿海降水多于东部沿海气象兴趣小组预测未来几天()
A.皖南地区大气污染指数增加 |
B.皖北地区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 |
C.大别山区雨过天晴,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 |
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