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回答:
(1)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了的革命,也有人说是一次失败了的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革命纲领分别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国民大革命在历史阶段、革命领导、群众基础及革命武装方面与辛亥革命相比有哪些新发展?
材料一:《剑桥中国秦汉史》称:在汉之前,帝国政府是试验性的,并且名声不佳;在汉以后,它已被接受为组织人的正统的规范形式。……帝制理想之被人们接受这一成就的取得,部分地是由于汉王朝事业的成功,部分地是由于有意识提倡的各种新的政治观念,……汉代诸帝很快就从神意的角度寻求道德和智能上的根据以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
材料二:
[图表一]:
[图表二]:
回答问题:
(1)材料一所言“汉之前试验性的帝国政府”是按照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建立的?
(2)如何理解材料一“汉代诸帝很快就从神意的角度寻求道德和智能上的根据以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
(3)材料二中表一、表二有何相似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二的内容。
筑被称作“凝固的历史”。人们在它面前感到了无声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并感受到人类进步发展的脚步。
(1)判断图片中属于古代哪一国家的文明及其名称。
(2)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古代东西方文明有哪些共同特征?
(3)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的史料价值?
近代史上,西方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二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为此,他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以后,李鸿章又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请回答:
1)列举材料一中提到的“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使中国人遭受“耻辱性失败”的三次灾难性战争名称以及由此引发的“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产生过哪些积极影响?( 4分)
3)你如何理解西方侵华的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引领着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
材料一:
图一:孙中山图二:毛泽东手迹图三:1992年春的邓小平
材料二: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
孙中山为国共两党达成第一次合作做了哪些努力?当时两党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何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
2)邓小平理论主要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精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3分)
3)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全面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7分)
以下三段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请阅读材料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值此我就任总统之际,我的美国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形势所要求的坦率和果断来发表演说。现在的确是到了坦白而勇敢地讲明真相,讲明全部事实情形的时候了。
材料二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为这一目的以这种方式采取行动便是可行的。我们的宪法简明而讲求实际,总是可能根据特殊的需要在重点和安排上有所改变而无损于它的基本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材料三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罗斯福所提的“真相”是指什么?为了克服真相中所发生的那种危急形势,罗斯福实施了新政。新政的措施有哪些?你认为哪项措施影响最大?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是根据什么原则构建的?这个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