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运送锡锭的货轮,在驶往欧洲时途经科伦坡附近海域,一个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朝向南方,这时
| A.船顺水航行 |
| B.货轮的发动机停止工作后,船在洋流的带动下仍然向西移动 |
| C.按一般规律,这个时候在该海域航行的船只碰到热带风暴的可能性极小 |
| D.船上一昼夜的时间比一个太阳日略长 |
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22~23题。
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 |
| B.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
| C.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 |
| D.两湖均为内流湖 |
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 A.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
| B.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 |
| C.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 D.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20~21题。
图中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②多草原、荒漠景观
③湖泊众多,以外流河为主④淡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与C地降水分布特点无关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盛行风
D.植被
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读下图,完成18~19题。
海拔在2000米至4000米之间河流流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增多 ②汇入支流增多 ③冰川融水增多 ④湖泊补给增多 ⑤流域面积扩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⑤ |
雅鲁藏布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约距河源()
| A.600~1000公里 | B.1000~1500公里 | C.1500~1700公里 | D.1700公里以上 |
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位于我国。据此回答16~17题。
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A.丁>丙>乙>甲 | B.丁>乙>丙>甲 |
| C.乙>丁>丙>甲 | D.丁>丙>乙>甲 |
若乙表示我国天山,则南坡缺少森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 B.土壤 | C.地形 | D.热量 |
花环式”海流发电站是用一串螺旋桨组成的,它的两端固定在浮筒上,浮筒里装有发电机。整个电站迎着海流的方向漂浮在海面上,就像献给客人的花环一样,读花环式海流发电机
示意图,回答14~15题。
假如水轮机转子右侧上部的凹面朝向南方,则借助的洋流可能是流经()
| A.北美东岸的寒流 |
| 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
| 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
| D.亚洲东岸的寒流 |
该洋流可能()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
|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
| C.降低沿岸地区气温 |
| 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