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说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闲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暹亲遇日隆,好荐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说,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世宗欲遐暹威势,诸公在坐,令暹高视徐步,两人掣裾而入,世宗分庭对揖。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太师咸阳王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其馀死黜者甚众。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昔事家弟为定州长史,后为吾儿开府谘议,及迁左丞吏部郎,吾未知其能也。始居宪台,乃尔纠劾。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高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莫肯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高欢父子,无以相报。”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暹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极言,世宗亦为之止。  (《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暹佐琛知后事 知:主持 B.凡百后事,一以相属 属:托付
C.握手殷勤,至于三四殷勤:热情周到 D.两人掣裾而入  掣:牵,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崔暹被高欢父子信任器重的一组是()
①辟为开府谘议  ②留暹佐琛知后事
③觞再行,便辞退④高欢父子,无以相报
⑤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⑥暹每厉色极言,世宗亦为之止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⑤⑥
4.下面对文意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崔暹受到北齐高欢父子两代皇帝的信任,高祖在认识崔暹不久就因为弟弟高琛无
暇处理事务而委之以重任,让他辅佐弟弟高琛在后方留守。
B.崔暹喜欢推荐人才,被推荐的邢邵在世宗面前诋毁他,他却不计较,认为邢邵说的是事实。因此,他更加受到世宗的器重。
C.崔暹敢于严明执法,处置了一大批高官贵戚,对此,高祖不但没有责备崔暹,反而在给邺下诸位权贵的信中告诫他们要自律谨慎。
D.崔暹以天下为己任,不但对大臣们严明执法,对皇帝的过错也不放过。他对世宗的过错常严肃而无保留地指出,世宗也因此改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莫肯纠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炀皇帝,讳广,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及陈平,执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
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史臣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遂践峻极之崇基。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书》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节选自《隋书》,有删减》)
[注释]①逭:逃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好学,善文属:写作 B.杨素等因机扇构:构成
C.收数年之赋逆:预先 D.思逞无之欲厌:满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持去今其智反不能及
B.大臣用事廉颇,赵之良将也
C.上不恤也臣壮也,犹不如人
D.除谏官掩其过敛资财送其行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炀帝“矫情饰行”的一组是
①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②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
③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 ④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
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⑥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年少时就深得高祖喜爱。后来高祖到他住处,见到乐器好像很久没有用过,由此认为他不好声妓。
B.太子杨勇因宠爱妃妾而失宠,杨广为显示自己不宠爱妃妾,就对妃妾生的孩子不管不问,以此讨好皇后。
C.隋炀帝性情诡谲,因此,他每到一处,当地官员都会争着供奉美食讨好他,而隋炀帝也会视进奉多少予以奖惩。
D.隋炀帝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顾百姓死活,他的覆灭正好验证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这句话。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2)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3)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分宜知县。将内召,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诏镌二秩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续授御史。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以附政府擢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几八十未谢政,孟祯并疏论之。
大学士李廷机被劾奏辨,言入仕以,初无大谬。孟祯驳之曰:“廷机在礼部昵邪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建言忤时(时,人名),则抑之至死。秉政未几,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得罪。姚文蔚等滥授京堂,陈用宾等屡拟宽旨。犹不谓之谬哉?”王锡爵辞召,密疏痛诋言者。孟祯及南京给事中段然并上疏极论。寻陈佥商之害,发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又陈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皆不报。
三十九年夏,怡神殿灾。孟祯言:“二十年,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通下情者惟章奏。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此朝政可虑也。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此民情可虑也。”帝亦不省。
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论者日众、云举引击。山海参将李获阳忤税监,下狱死,孟祯为讼冤,因请贷卞孔时等在狱者,且言:“楚宗一狱,死者已多,今被锢高墙者,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皆弗听。四十二年冬,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以言论忤时,抑不得与。孟祯不平,具疏论之。是时三党势张,忌孟祯谠直,出为广东副使。移疾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以忧归。魏忠贤得志,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崇祯初,复官。
孟祯少贫。既通显,家无赢资。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
[注]①镌二秩:指降二等职。②政府:指宰相府。③京堂: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④佥商: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部郎陈民忠、范钫黩货罪发:揭发
B.皆不报:答复
C.因请卞孔时贷:宽恕
D.以归忧:忧虑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附政府擢京卿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则抑之至死于其身也,耻师焉
C孟帧讼冤既自以心形役
D今至是太子丹恐惧,请荆卿曰
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马孟祯“谠直”的一项是
①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
②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
③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
④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
⑤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
⑥既通显,家无赢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
译文:
(2)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
译文:
(3)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御史中丞:寻:不久
B.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
C.不与载协:合作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高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载幸臣李辅国善多之金帛
B.辅国识其意,然上益信任
C.称载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公府
D.上封人李少良密载丑迹闻由是道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①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4分)
②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4分)
③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 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以刑徒见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明日:明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以君下驷与彼上驷②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齐②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归 ②门虽设常关
D.①齐乘胜尽破其军②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①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②而东,如是者数矣。
[注]①抗颜:犹言正色,谓态度严正不屈。②挈挈:急迫的样子。
(二)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吾子:对对方的尊称
B.乃见取幸:幸亏
C.不相师耻:以……为耻
D.仆道不笃:深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是故圣益圣,愚
不事师
B.由魏、晋氏
是得狂名
C.爱其子,择而教之
环顾其中,未见可
D.辄哗笑,以为狂人

患在好为人师
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柳两文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现象立论。
B.韩文侧重批判“不屑从师”,柳文侧重论证“师道之衰”
C.柳文热烈赞扬了韩愈“抗颜而为师”的勇气,对处于逆境中的韩愈进行声援。
D.柳文主要使用例证法,韩文则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法。

翻译下列句子:
(1)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3分)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