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
| B.西欧严重削弱 |
| C.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
|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美苏两极格局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
| 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
|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
|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旨在说明()
| A.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 |
| B.随着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巨大变化 |
| C.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 D.随着中国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的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之、这一史实()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
| B.遏制帝国主义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
|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
| D.收回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专制政体利于官,利于外人耳。利于官者,借压力以剥削百姓,利于外人者,借官力以压迫百姓。”这反映了郑观应主张()
| A.发展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
| C.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 | D.实行欧美的重商主义政策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