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到14世纪的一百年间,欧洲人口由7300万锐减为4500万,有人将此形容为从“满满的欧洲”到“空荡荡的欧洲”。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外流 | B.农业减产 |
C.战争破坏 | D.鼠疫肆虐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时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 B.正统的孔孟学说 |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 D.儒家学说与权术 |
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是非之心” |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0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