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西方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进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们强大后,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带来战争和灾难。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在于中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并日益成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西方主要国家是怎样以不同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
(2)概述西方列强在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不同阶段对外侵略扩张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后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29年来取得了哪些重要的建设成就?
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B.北洋军阀控制各省政权 |
C.思想文化一度繁荣 | D.北京政府更迭频繁 |
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历经1300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诗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唐初考试由于“明经多抄义条,进士惟诵旧策,皆无实才”,乃下诏进士加试诗赋。作诗赋既要具备足够的自然常识、文化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要有激情。这一切都有助于活跃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感情。但科举考试在于选拔官吏,并非选拔诗人,诗赋作得好,并不一定善于吏治。唐代宗时礼部尚书杨绾批评开元、天宝之际的进士“以声律为学,多昧古今”,“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旧唐书》 卷一一九 《扬绾传》)。他认为经史知识是居官所不可缺少的。北宋的王安石,南宋的朱熹,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前者认为诗赋无补于治国,后者认为诗赋无助于人的道德修养,都要求取消诗赋。但直到清末,诗赋一直是进士科的考试项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告示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南闱放榜图(清代科举考试江南乡试放榜图)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恰当角度,对上述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作点评。
根据以下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
①出现的朝代
②出现的原因
③工作方式
④作用
⑤简单的评价
以下所提供的材料有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第一组为必答题,第二三组你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组探究并作答。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第一组:①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②依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③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廷尉又是什么官职?
④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
⑤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第二组:⑥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⑦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第三组:⑧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⑨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