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 |
B.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 |
D.首先是从城市而后是在农村进行 |
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主权独立已遭破坏 | B.外国在华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
C.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13次会议记录显示,为履行一项条约,“联军司令官决定把拆除临时政府管辖区以外的芦台炮台及山海关等炮台的工程交给临时政府负责并由它承担经费”。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
A.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 B.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 |
C.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 | D.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 |
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 | 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 | 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 |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的完成 | B.海外殖民扩张 |
C.德意志实现统一 | D.从法国获得巨额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