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的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又不平衡,这影响着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举出20世纪20-30年代中期,能够说明民主革命重心在南方的两个重大事件。综合以上事件,概括分析民主革命重心在南方的原因。
(2).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华北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请概括分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
(3).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东南沿海为什么会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我国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魏晋以来中国古代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受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吸引 B.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C.南方有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D.北方气候寒冷,造成生存环境艰难

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   B.地主致力民间赈济
C.产生租佃经营方式 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③不能反映出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④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A.① B.②③ C.③ D.④

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从“千耦其耘”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井田制的崩溃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D.均田制的实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