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导致乾隆年间人口骤增的直接原因是
A.清朝管理疆域的扩大 | 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 |
C.地丁银制在全国实行 |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
下表为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
A. |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
B. |
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
C. |
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 |
D. |
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 |
下图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 )
A. |
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 |
B. |
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 |
C. |
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 |
D. |
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 |
清朝新科进士任职意愿向来“以吏、户二部为优选”,而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进士的选择已大相径庭,最终仅有三人流入吏部,担任主事。这一变化( )
A. |
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 |
B. |
体现了统治集团的分裂 |
C. |
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 |
D. |
反映了官制改革的影响 |
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互助里,皇帝圣旨”。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 )
A. |
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 |
B. |
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
C. |
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 |
D. |
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 |
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变化( )
A. |
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 |
B. |
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
C. |
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
D. |
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