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它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主要原因是( )
①它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它有利于稳定民心,维护政治稳定
③它有利于巩固君主地位,促进社会开放 ④它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产生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李贽有句话:“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A.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 |
D.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
《史记》载,汉文帝问冯唐曰:“父老,何自为郎?”是称其臣为父也。赵王谓赵括母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是称其臣之母为母。此种“称臣下为父母”的行为得到了顾炎武的充分肯定,这表明他
A.提倡经世致用 | B.主张众治 |
C.宣扬三纲五常 | D.反对传统礼教 |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
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
A.董仲舒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