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生命建筑概念是1994年底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如: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的情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则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记忆合金(SMA)纤维,则电热控制的SMA纤维能像人的肌肉纤维一样产生形状和张力变化,从而根据建筑物受到的振动改变梁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大大延长。
此外,生命建筑还应具有“大脑”,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让建筑物内的无数光纤维传感器驱动执行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此,科学家们为它们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模仿一个真实的神经细胞,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并由神经网络作相应处理;同时,生命建筑还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
由于地震和风灾会造成建筑物大幅度震动,导致崩塌摧毁,因此生命建筑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就有显著作用。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美国则研究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让生命建筑之间能自动伸出自己的驱动阻尼器,并连在一起,就像人在摇晃的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样不易跌倒。至于生命建筑的自我康复,美国科学家已找到了好办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中酯黏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当生命建筑有裂缝时水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
让建筑拥有生命。不久的将来,生命建筑将可能在公路、桥梁上首先实现,从而造福人类社会。根据文意,对“生命建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感知建筑物变形和振动从而作出判断反应,调节建筑物框架结构使之寿命延长。 |
B.具有“大脑”及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在突发事故中能做出判断和相应处理,防御灾害。 |
C.能感知建筑物的状态,并能及时做出判断反应,一旦灾害发生能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 |
D.具有大脑能感知和判断建筑物状况,一旦灾害发生能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
文中第2段对建筑物具有“大脑”的说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更有效地防御突发事故,使执行器在必要时能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计算机程序还为生命建筑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 |
B.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计算机程序便通过网络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
C.科学家在建筑物内埋植了由无数光纤维组成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
D.科学家为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具有判断能力。 |
对文中有关信息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的研究,主要是为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反应”功能,使之能及时“感知”并“反应”建筑物的状况。 |
B.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由电热控制的记忆合金纤维,目的是让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具有延长寿命的功能。 |
C.“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是一种让建筑本身具有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功能的技术。 |
D.在建筑物中埋植充有异丁烯酸中酯黏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主要是为了让建筑物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美国、日本等国科学家对生命建筑的研究实验结果,说明了当今世界对生命建筑的研究和进展情况。 |
B.“让建筑拥有生命”,这一课题于1994年底提出,对生命建筑的研究试验至今还不足8年,但科学家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
C.赋建筑以生命,是为了保护建筑物使之有效地延长生命,预防突发事故。 |
D.不久的将来,让建筑拥有生命就可能变为现实,生命建筑首先可能在公路、桥梁上实现。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与人类同步结束伊甸园幸福时光的受难者是蛇,只因说出一个真相,蛇受到了上帝的①惩罚。灾难甲于此,没有四肢,没有声带,没有听力,没有良好的视力......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蛇最感兴趣的食物是鸟,那些唯一能够来往天堂的飞翔使者。它②伺机偷袭,洗劫,吞食幼鸟和蛋卵。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明亮的歌喉和③的羽毛,将乙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
身体柔软而富于弹性,蛇的嘴几乎可以碰触到自己体表的任意部分,它可以慵懒地枕在自己波斯地毯般复杂的花纹上度过悠长的午后。蛇类丙生长,即使到了老年,也不因与死亡衔接而放弃努力。响尾蛇每次④时最后一个鳞片都不能脱落而加在末端,这些鳞环就是它的年轮,它慢慢聚敛的财富。鳞环叠合在一起,丁起来就像响板──这是一种罪恶的音乐,因为它常常是发出攻击的前奏。野外的旅行者高度警觉,他知道这种节奏出自一个可能比他更经风雨、更有经验的老家伙。毒牙是空心的,就像一支快速注射的针头,毒液传送到齿尖,可以让一个大动物几分钟之内昏迷──不喜欢有失身份的博斗,蛇从不过多支付体力上的代价。蛇的报复往往超出必要的限度,比如,一个人要为他不识趣的打扰付出昂贵代价,以余生的残疾补偿它受到破坏的几秒种的宁静,直至抵押生命。
(选自周晓枫的《斑纹》)文中①②③④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惩(chěng)罚伺(cì)机炫美退皮 | B.惩(chěng)罚伺(cì)机绚美蜕皮 |
C.惩(chéng)罚伺(sì)机绚美蜕皮 | D.惩(chéng)罚伺(sì)机炫美退皮 |
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止消逝终身振动 | B.不只消逝终身震动 |
C.不只消失终生震动 | D.不止消失终生振动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歌手尹相杰曾被聘为北京禁毒教育义务宣传员。近日,歌手尹相杰因涉毒被警方抓获,目前案情仍在调查中,这样的消息真是让尹相杰的粉丝们不忍卒读啊! |
B.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
C.钱钟书爱看电视剧《西游记》,但与众不同,他边看、边学、边比划,口中振振有词,时而悟空,时而八戒,“老孙来也”,“猴哥救我”,一边手舞足蹈,乐此不疲。 |
D.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反复烧开的水究竟能不能喝?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它对健康的影响也就特别让人们关注。生活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已经烧开过的水如果喝不完,就不能再烧开了喝。如果反复烧开水,喝了就会致癌。就连中学化学教材都告诉学生不要喝反复烧开的水。
为什么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呢?理由众说纷纭。一种是说水多次烧开后,水中溶解的氧气都跑光了,喝缺氧的水对健康不利。我们人类不是鱼,不靠从水中吸收氧气,而是通过呼吸吸收氧气。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6~20次,吸入氧气量大约是250毫升,等于360毫克氧。常温常压下一升水的溶氧量大约是6~10毫克,也就是说,你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气量已经超过了一升水中的氧气量了,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
另一种说法是,因煮沸过久,水垢会溶解到水中,水中钙、镁等重金属成分浓度会增加,让水变硬,对健康不利。硬水中浓度较高的钙、镁离子,煮沸以后,生成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镁等不溶性物质沉淀下来,形成水垢。反复烧开水的结果,不仅不会溶解水垢,反而会增加水垢;不仅不会让水变得更硬,反而会让水变得更软。而且,钙、镁并不属于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实际上它们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果能从水中吸收钙、镁,反而对人体有益。如果喝的是纯净水、蒸馏水、去离子水,基本上不含杂质,再怎么烧,水还是水,更不会变成别的物质。
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的第三条理由就是,水反复烧开后,水蒸发掉了,不挥发的有害物质留下了,这样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了,对人体就有害了。但是我们烧水时一般是盖着盖子的,而且烧开了就会熄火,所以蒸发掉的水很少,有害物质浓度并不会增加多少。而且,如果你把烧过的水全都喝下去的话,那么不管烧了多少次、有害物质浓度如何,喝下去的有害物质的总量都是一样的。
高中化学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的理由是,煮沸多次后水中原有的硝酸盐会分解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毒性比硝酸盐大,过多地摄入亚硝酸盐,会破坏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导致体内缺氧;而且,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摄入有可能致癌。
理论上,硝酸盐受热能分解成亚硝酸盐和氧气,但是有的硝酸盐很稳定,不容易发生分解,有的则较不稳定。所以,硝酸盐能不能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种类和反应条件都有关系。那么,水中的硝酸盐经过多次沸腾后能不能生成亚硝酸盐呢?这必须用实验来证明。有人把水煮沸了10次,发现硝酸盐的含量不变,也没有检测到亚硝酸盐,因此认为硝酸盐在这个条件下不会分解成亚硝酸盐。也有人更长久持续地用饮水机反复加热桶装水,发现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加热到181次后,水中亚硝酸盐离子的含量是一开始时的约5倍。
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把水煮沸这么多次,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饮水机的加热一直开着,每隔20分钟左右自动加热一次。不过,饮水机用的桶装水是已经过纯化的,多次加热后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很有限。上述实验中,加热181次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到3.53微克/升,超过了桶装水的卫生标准(2微克/升),但也超得不多,要引起中毒更差得远了。而且,饮水机的水是流动的,会不断地被取走饮用,亚硝酸盐的含量实际上不会像实验结果那么高的。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饮食中经常会遇到亚硝酸盐。亚硝酸钠作为合法防腐剂和着色剂,被广泛用于肉制品中。即使是没有超标的肉制品,其中的亚硝酸钠含量也能达到每千克0.03克,比水中的亚硝酸盐更让人担心,如果亚硝酸盐真的那么可怕的话。长期摄入微量的亚硝酸盐会不会致癌呢?亚硝酸盐其实不是致癌物,它要跟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酸胺才是致癌物,微量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是无害的。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人们为什么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请简要概括理由。
根据文本内容,简要谈谈怎样养成健康、合理的饮水、烧水习惯?
关于“反复烧开的水究竟能不能喝”这一问题的讨论,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传奇的首相糟糕的母亲
①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8日上午因中风平静去世,终年87岁。正在西班牙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听到死讯后,立即缩短行程返回唐宁街。卡梅伦盛赞撒切尔夫人不仅领导了英国,而且拯救了这个国家。他表示,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和平时期最伟大的首相。
②撒切尔夫人没有资格享受国葬,但她将享受英国前王妃黛安娜和英国王太后相同的葬礼待遇,将有军乐队伴奏并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葬礼。
③来自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政坛的传奇人物,执政时间前后长达11年半之久。撒切尔夫人出生于一个杂货店店主家庭,1959年当选英国下议院最年轻的女议员。1970年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后,她担任教育和科学大臣职务。1975年,她出任保守党党魁。从1979年开始,她领导保守党连续3次赢得选举,成为英国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首相。
④在英国政坛和国际舞台,撒切尔夫人素有“铁娘子”的称号。她反对东西德统一进程,担心一个强大的德国对英国构成威胁,因此与德国前总理科尔在各种问题上针锋相对并在背后相互贬低对方。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撒切尔夫人也是坚定地站在对立面,始终不放弃英国的任何主权。
⑤撒切尔夫人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是铁杆政治盟友,许多英国人至今还把她视为英国的“里根”。里根总统也把撒切尔夫人说成是“英国最佳的男人”。撒切尔夫人则把里根当做“我生活中第二个最重要的男人”。撒切尔夫人与里根从心底里把前苏联视为最大的敌人和威胁。撒切尔夫人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私交甚笃,她的一句名言是:“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因为他帮助结束了冷战,我们可以一起打交道。”撒切尔夫人与里根一样,把结束冷战作为自己最值得骄傲的政绩。
⑥在经济政策上,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总统都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人把这一政策称为“里根经济学”,英国人则把这一政策立场称为“撒切尔主义”。西方认为,在撒切尔与里根同时执政期间,美英这两个世界上最重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联姻”使得自由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撒切尔夫人在欧洲率先推行私有化和执行自由政策的时候,她发表了一句“撒切尔夫人是不会转弯的”名言。
⑦信奉市场经济的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推行了许多新政,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效仿,比如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去监管化、减税、取消汇率管制、打击工会组织,以及颂扬财富创造、而非财富再分配。在那一个时期,英国保持了经济年增长7%的成绩。法国总统密特朗起初在私有化的问题上与撒切尔夫人唱对台戏,但后来被迫接受私有化。撒切尔夫人乐不可支地说:“人们不再担心染上英国病,他们排队来领取英国的新药方。”
⑧政治评论家认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使英国当时摇摇欲坠的经济恢复了生气。但是反对者批评说,她的经济政策使富人更富,穷人被遗忘在一边。然而最值得英国人自豪的是,英国在1982年与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爆发了一场战争,英国大获全胜,下达战斗命令的就是这位铁打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继承者是工党前首相梅杰,他评论说:工党不同意撒切尔夫人的大多数做法,因为她永远是个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但我们非常尊重她的政治成就和个人魅力。
⑨作为西方政治家,撒切尔夫人在国际政坛叱咤风云,上个世纪里没有哪个女人能与她媲美。但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撒切尔夫人很不称职。撒切尔夫人女儿卡罗尔·撒切尔的前男友乔纳森·艾特肯曾在回忆录中爆料称:“铁娘子”的家庭生活并不和谐,与女儿卡罗尔的关系不融洽,双方少有亲人间的温情。卡罗尔虽对母亲的事业充满敬意,但对她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非常不满。她曾当面抢白撒切尔夫人说:“你是个伟大的首相,同时也是个糟糕的母亲。”由于家庭矛盾的折腾,撒切尔夫人悔不当初。她曾表示,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不会步入政坛,因为从政对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伤害太大。请根据全文概括“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政绩。
文题中“传奇的首相,糟糕的母亲”概括了撒切尔备受争议的一生,请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溪巴赫
肖复兴
我一直想写一写巴赫。许多次拿起笔,又放下了。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像我当然要三缄其口了。
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乐影响三百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无以言说,难以描述。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来写巴赫。但我又实在想写巴赫。
鼓励我写下去的原因,是我偶然间看到一个资料,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似乎这个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读开巴赫的一切,我豁然开朗。
我听到的巴赫的第一支乐曲是《勃兰登堡协奏曲》,还只是其中的片断。因为这里面有经威廉汉姆改变而异常动听的《G弦上的咏叹调》。但当时勃兰登堡对它根本不屑一顾,将这支乐曲曲谱的手稿混同在其他曲谱中一起卖掉,一共才卖了36先令。可以说,如果没有1829年门德尔松重新挖掘并亲自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恐怕巴赫的音乐到现在为止还只值36个先令。
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如果没有福尔克、门德尔松,还会有别人将巴赫音乐的真实价值挖掘出来告诉世人的。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弱小得像潺潺的溪流,也是埋没不了的,也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这确实是音乐独具的魅力,它同出土文物不一样,出土文物只能观看,追寻,钩稽,对比,它却能站立起来,用自己的声音塑造起形象来,抖落岁月覆盖在身上的一切仆仆风尘,让人们刮目相看。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身,互成正比。
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小溪,涓涓细流,就那样流着,流着,流淌了三百年,还在流着,这条小溪的生命力该有多么旺盛。
大河可能会有一时的澎湃,浪涛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会有一时的冰封,断流,乃至干涸。小溪不会,小溪永远只是清清的,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我们看不见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眼睛的问题:近视,远视,弱视,色盲,白内障,瞎子,或只是俯视浪涛汹涌的大河,或只是愿意眺望飞流三千尺的瀑布,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罢了。而小溪就在我们的身旁,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它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行走在无人能达到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
在险峻的悬崖上,它照样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样流淌:在阳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样流淌;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会肆意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但它让人感动是持久的,不会一曝十寒,不会繁技容易纷纷落,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总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着。它拥有着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让你吞下去立刻就烟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烧;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
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有人说巴赫伟大,称巴赫为“音乐之父”,说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伟大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没受过他的滋养。贝多芬,舒曼,利姆斯基一科萨科夫,雷格尔,勋伯格,肖斯塔科维奇……
无数后代音乐家对巴赫无比敬仰和崇拜,甚至专门创作出有关巴赫的主题音乐,以他们钟情的乐器的鸣奏,向巴赫呼唤,表示着对巴赫的敬意。
听巴赫的音乐,你的眼前永远流淌着这样静谧安详、清澈见底的小溪水。
在宁静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乐(那些弥撒曲和管风琴曲),是孔雀石一样蓝色夜空下的尖顶教堂正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教堂旁不远的地方流淌着九曲回肠、长袖舒卷的小溪水,蜿蜒地流着,流向夜的深处,溪水上面跳跃着教堂寂静而瘦长的影子.跳跃着月光银色的光点……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巴赫的音乐(那些康塔塔和圣母赞歌)是无边的原野,青草茂盛,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气在氤氲地袅袅上升,一群云一样飘逸的白羊,连接着遥远的地平线。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节选自《音乐欣赏十五讲》有删改)文章以“小溪巴赫”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请解释划线句“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的意思。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请赏析文章最后两段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
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非常相似:文学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不自觉的口头文学,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文学的内容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
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我想,它们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一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的: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是名符其实的千年瓷都。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在这里《三国演义》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手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再现。
文学艺术,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感觉到既像是自己感觉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这样。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组雕、群雕,其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组雕、雕群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的《三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下列对陶瓷雕塑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
B.陶瓷雕刻艺术和文学艺术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而在审美本质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
C.陶瓷雕刻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虽然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形象,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
D.在陶瓷雕塑中,组雕、雕群的塑造,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
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 |
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源于民间,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
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许多启发。 |
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的固定死板的艺术。 |
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景德镇是一个著名瓷都,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 |
B.文学名著中的所有艺术形象都能够在陶瓷雕塑艺术中得以完美再现。 |
C.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在如实复制文学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炼与完善。 |
D.《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彰显了陶瓷艺术手段的无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