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05题。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同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②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局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甚民爱我,必葬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注]①啬夫:务农之人。②匈:同胸。
10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存问耆老孤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犹饥者甘糟糠甘其食美其服
C.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0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邑“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的一组是()
①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
②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③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④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
⑤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
⑥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⑦天子闵惜,下诏称扬
⑧病且死,属其子曰:“必葬我桐乡。”
A.②③⑥⑦ B.①③④⑥ C.①⑤⑥⑧ D.②④⑦⑧
10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邑出身农夫,为人公正、宽容,尊重人,帮助人,深得吏民敬爱。
B.胶东相张敞会见朱邑,劝朱邑为国家广荐贤才,朱邑受到很大启发,并实际去做。
C.朱邑身居高位,生活节俭,把俸禄拿出来供养族人和乡亲,家无余财。后皇帝赐其子黄金百斤,用于祭祀。
D.朱邑与桐乡百姓感情深厚。临死嘱咐儿子将自己埋葬在桐乡,他认为百姓比自己的子孙还要亲切、可信。
10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译文:
(2) 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暴方子传
俞樾
暴方子,名式昭,河南滑县人。祖名犬儒,字超亭,官江西知县。方子以巡检指省①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时谭叙初中丞以苏藩护理巡抚,禁博禁妓禁食鸦片烟。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诸弊竟绝。谭公嘉之,举荐贤守令数人,方子与焉,诏军机处存记。会以母忧去官。免丧复至江苏,补吴县甪头②司巡检。清操愈厉,曰:“吾母在尚尔,今岂为妻孥计温饱哉!”
甪头司驻太湖西山。方子布衣芒履,徜徉山水间。遇先贤祠墓,每刻石表识之。又访求山中遗老诗文集,刻以行世。公事之暇,好读史,《史记》、两《汉》、《三国志》、《晋书》皆卒业。然性傲岸,喜凌上,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官罢后,饔飧不继,山中人争以米馈,未匝月,得来百馀石,柴薪膎菜称是。山中有秦散之者,为作《林屋山民馈米图》。
及归滑,贫益甚。
光绪二十年,倭事起,湘抚吴清卿中丞自请督师。方子喜曰:“伟哉此举,吾愿从之。”
谒中丞于津门。中丞吴人也,见之大喜,拜疏言:“臣前丁忧家居,即闻甪头巡检暴式昭坚持节操,以不善事上官被劾,深以为惜。请开复其官,交臣差遣。”得旨:准留营差遣,俟有微劳,即行开复。方子乃从中丞出山海关。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中丞叹曰:“此人若为牧令,政绩必有可观矣!”
其明年,感疾,卒于关外,年仅三十馀,闻者深惜之。
【注】①指省:清代捐纳制,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不等吏部抽签分发,而由自己出钱,指定到某省去听候委用。 ②甪[lù]头:地名,在江苏吴县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以母忧去官会:适逢 |
B.吾母在尚尔尔:这样 |
C.每刻石表识之识:认识 |
D.俟有微劳,即行开复俟:等到 |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暴方子“廉洁”的一组是()
①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 ②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
③举荐贤守令数人 ④然性傲岸,喜凌上
⑤未匝月,得米百馀石,柴薪膎菜称是
⑥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
A.①④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①②⑥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方子严于律己。他到江苏听候委用,补员为平望司巡检,但他生活俭朴,就连他的母亲也不能享受到美味。 |
B.暴方子在世三十多年,担任过一任知县,两任巡检,其间曾因冒犯上司被免官。光绪二十年,追随吴清卿去抗倭。 |
C.在苏州,暴方子常常穿着布衣踏着草鞋游览太湖西山;在公事之余,喜欢读史书,《史记》等史书他都已通读。 |
D.吴清卿对暴方子的廉洁非常赞赏,认为他如果担任牧令,政绩一定有可观的地方。可惜第二年方子就因病去世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
(2)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莫之夭阏者:难以阻碍它。 |
B.时则不至: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 |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
D.腹犹果然:肚子还是饱饱的。 |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B.而后乃今培风 |
C.我决起而飞 | D.三餐而反 |
课内文言文阅读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往)寻蒙国恩(不久)家君作宰(宰相) |
B.三径就荒(接近)命途多舛(乖违,不顺)不矜名节(怜惜) |
C.求之靡途(没有)当侍东宫(任,充当)北海虽赊(远) |
D.以久特闻(特别)心惮远役(害怕)日薄西山(迫近) |
下列加点字词性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谨拜表以闻 |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C.目吴会于云间 | D.而后乃今将图南 |
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舍簪笏于百龄②复驾言兮焉求③童子何知④农人告余以春及
⑤急于星火⑥今臣亡国贱俘⑦访风景于崇阿⑧彼且恶乎待哉
⑨南冥者,天池也
A.①⑤⑦/②③/④/⑥⑨/⑧ | B.①④⑤⑦/②③⑧/⑥⑨ |
C.①④⑨/②③/⑤⑦⑧/⑥ | D.①⑤⑦⑧/②③/④⑨/⑥ |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①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注释]①晏子:姓晏名婴,又称晏子,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垄:田埂 | B.据以其所有共我共:同“供”。 |
C.暮夜求,必存吾存:问候 | D.今四封之民封:疆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 | B.是以知其忠也 辍耕之垄上其敢有不尽力者乎 ![]() ![]() |
C.有礼于群臣 | D.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丘据是个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
B.晏子认为梁丘据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
C.晏子不顾君王治罪主动犯颜直谏,并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 |
D.齐景公最终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做法,而且广开言路,百姓因而喜悦。 |
翻译下列句子
A.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
B.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