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中含有一种能将面粉中的糖类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酶,某中学科技活动小组就温度和食盐对这种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先配制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按一定比例配成的酵母菌和面粉的悬浊液),分成15等份,并将它们分成A、B、C3组(每组5份),A组各份中分别加入10mL的蒸馏水,B组各份中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C组各份中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然后每组按图甲所示装配好5个同样的实验装置,分别放在5种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30min;然后用直尺分别测量试管内液面下降的高度,再换算出气体的体积,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
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
25℃(cm3) |
35℃(cm3) |
45℃(cm3) |
55℃(cm3) |
65℃(cm3) |
A |
0 |
3.6 |
14.7 |
50.4 |
7.6 |
2.3 |
B |
10 |
3.3 |
14.1 |
49.0 |
7.5 |
2.2 |
C |
20 |
3.3 |
12.7 |
42.0 |
6.9 |
1.8 |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
A、由该实验足以断定这种酶的最适宜温度是45℃
B、该实验结果能支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增高,食盐对这种酶的催化效率的抑制程度更强”的假说
C、选择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的培养液的目的是有利于增加结论的科学性
D、此实验还能说明酵母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温度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虫媒花多具有特殊的气味以吸引昆虫。蝴蝶将一株植物的花粉带到另一株同种植物花的柱头上后,既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该花粉带到其它植物的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
C.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如下现象。①黑色×黑色→黑色②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③黄色×黑色→1黄色:1黑色
推测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为
A.显性纯合体 | B.显性杂合体 | C.隐性个体 | D.不能确定 |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 | B.单倍体育种 | C.基因工程育种![]() |
D.杂交育种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简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
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可产生ATP
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B、1项 C、2项 D、3项